数据库与芯片、操作系统并列为全球信息技术三大件,也是企业IT系统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同时也是一切数字处理、计算力和智能化的基石。
上世纪70年代,E.F.Codd 发表了一篇划时代的论文“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从这篇论文开始,关系型数据库软件革命的序幕被拉开了。80 年代初期支持 SQL 的商用关系型数据库Oracle和 DB2相继面市,以及 90 年代诞生的 SQL Server,开源的MySQL、PostgreSQL等都是关系型数据库成功的代表。
时至今日,随着全球不同类型数据的指数级增长,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型数据库,然而关系型数据库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关系型在全球数据库中占据约80%的份额。
关系型数据库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为全世界用户的钟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关系型数据库采用了 SQL 标准,这种高级的非过程化编程接口语言,将计算机科学和易于人类理解认知的数据管理方式完美的衔接在了一起。到今天,这种编程语言还没有更加完美的替代品。
数十年来,关系型数据库都应用在以IOE为代表的软硬件紧耦合的技术架构环境之下,但是今天,关系型数据库面对着云计算是承载工作流的主要环境的巨大改变。
这种使用环境的变革性迁移之下,客户对关系型数据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可以支持更大的存储、弹性扩缩容上更灵活,甚至数据库可以实现“自动驾驶”。
阿里云的数据库团队认识到,如果基于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架构进行小修小补,很难解决这些客户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演进云上的关系型数据库架构,做一个全新的云原生关系型数据库。
PolarDB云原生关系型数据库也就此诞生。